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3:06:57源自:本站作者:PB2345素材网阅读(14)
王船山强调,唯有民众富裕才能使民心稳固。
古代人的自由在于以集体的方式直接行使完整主权的若干部分……然而,如果这就是古代人所谓的自由的话,他们亦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完全服从是和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。进入 郭萍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自由观念 自由儒学 古代自由 现代自由 。
整个社会所认同的就是宗族或家族主体,所追求的价值就是宗族或家族价值。我们今天视为弥足珍贵的个人选择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,在古代人看来简直是犯罪与亵渎。[11] 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,传统的观点是:依次经历原始社会、奴隶社会、封建社会、资本主义社会、社会主义社会,呈现由低级到高级、由简单到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,这种理论虽具有相当普遍的适用性,但没有突显社会主体的历史变迁。2、家族自由 春秋战国以来,中国社会发生第一次大转型,即由宗族为社会主体的王权时代向家族为社会主体的皇权时代过渡。贡斯当的分析也涉及了社会主体问题,但却是一种静止的二元主体观,即不论古代还是现代,集体与个人并行的两种社会主体,其中集体是公共事务的主体,而个人是私人事务的主体。
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服缌麻,《传》曰:‘何以缌也?与尊者为一体,不敢服其私亲也(《仪礼•丧服传》)。一、贡斯当对古今自由辨析之得失 对于自由观念的古今差异问题,19世纪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(Benjamin Constant,1767-1830)做出了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论述。他认为管仲既非如霍光、寇准之不学无术,又非如释氏之不立文字,瞎着去参。
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,私己而已矣。近代的仁人志士曾国藩认为:船山先生《宋论》,如宰执条例时政、台谏论宰相过失及元祐诸君子等篇,讥之特甚,咎之特深,实多见道之言。王船山以史为鉴,明得失,知兴替,通经世之略,以期收获述往以为来者师之成效。在继承儒家传统的思想文化上,王船山进一步发展了举贤才的用人观念,并将其作为治国施政所要遵行的主要原则
[9]1326礼治不单单是形式上的教化与行为准则,礼治生发政治价值的根本就在于立人之极,凸显了人的作用和价值。[4]522在具体举措方面,王船山主张通过薄赋轻役来养民。
法律的作用便在于安上治民,移风易俗。进言之,在人才选拔的原则方面,王船山强调要格物致知、务实求真。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,历来备受儒家知识分子的推崇。王船山强调,唯有民众富裕才能使民心稳固。
双严清源的治国举措和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想。也要俭以养民,通过减轻百姓的负担来赡养民众,节养以息民,返不率以归农,则民志定矣。[11]122宰相之职在于辅佐统治者并履行维护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责任,谏官的主要职守在于监督谏言并纠正统治者过失,以此匡正朝廷的纲常法纪。他强调要建立法治,通过法治来约束官员的行为规范,使之不敢任意妄为。
天下难以保全清宁,人民难以保全性命。官逼民反,民不得不反。
王船山的哲学思想体系博大而精深,晚清《船山遗书》的出版,使得其思想逐渐为人所知,并彰显出愈发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力。王船山崭新地提出了君宰谏三者环相为治的政治制度,其核心思想是分权而治。
民心的稳定关涉到国家的根基,统治者应怀有恤民之心,并主动体恤生民之苦。以公天下的思想主张为标准,统治者应当正其心,倾尽中枢之力治理国家,从而使族类强植,仁勇竞命[4]527,那么即使历经百世弱丧之危机,国家亦能焕发振兴繁荣之生机。[6]669他强调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,如果天子仅凭私欲治理国家,那么国家就会陷入混乱之中。谏官者,以绳纠天子,而非以绳纠宰相也。他认为,义与利之间的关系并非冲突对立,执政者要辩证地对待义利关系。王船山指出:严者,治吏之经也。
圣人所以依人而建极也。在政治层面,官僚专制主义空前强化,统治阶级专政腐朽,贪腐之风十分严重。
[6]1102上官的贪污腐败,是贼害之所自生[6]1102的根源,官吏欺压盘剥百姓,源浊于上,流污于下,上官不正则下吏歪。谭嗣同高度赞扬了王船山的治吏措施,认为如果不整饬吏治,则会造成吏事至烦苦,纤末苛谨,晰如牛毛,徒滋弊而扰民[13]232的状况。
[6]599 通过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层级,中央和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各司其职,不能有所逾越。思想的产生总是依存于它的时代。
为此,王船山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主张,如在土地问题上,反对皇室兼并农民的土地,提出了民有其田的主张,使农民有田可耕。清军进关前,逃难官员却是十车细软,一队妖娆。另外在赋税问题上,王船山主张薄赋轻役,减轻农民生活负担,使民众留有余财。他说: 天下之治,统于天子者也。
[6]422廉政建设的根本在于执政者能够选贤用能与进贤远奸。萧萐父指出:明代中叶以后,经济商品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已成为一种恒常持久的新趋势。
无他,唯不知人而任之,而宋之亡,无往而不亡矣。他说:仁义之施,所及各有量。
王船山继承了自孔子以来的崇礼思想,将立礼视为治政安君的根基,强调礼是立国的大经大法。明朝末年,官场腐败之风盛行,宰相索之诸道,诸道索之州县,州县不索之穷民而谁索哉?[6]1036从王公贵族到地方官吏,官官相护,上下相互勾结共同贪赃枉法,犹如蠹虫,严重侵蚀国之根基。
次则黄梨洲《明夷待访录》,亦具此义。而治统是指天子之位,尤指具有良好道德品性的圣明统治者。具体而言,王船山的政治思想可以展开为四个逻辑层次:首先,王船山主张施行道统和治统并重的政治制度伦理,二者并行不可偏废,并将其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。故封建之天下,分其统于国。
[9]351实施礼治的第一步便在于统治者自身的作为合乎礼之法度,不可妄动妄为,在遵循天之诫命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推行礼治,将礼视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规范与准则。离开了立人之道的义,人会丧失道德理性与禽兽无异。
环相而治,而言乃为功。其次,王船山强调要以礼治为核心,将存人立礼视作治国的最高标准。
[6]1177王船山推崇礼治和法治的根本是为最终实现公天下的治国目标。王船山曰:儒家之统,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,而互为兴替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e6jeq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
下一篇:驶向世界的三艘石油巨轮